【關於植物肉,我的看法是】
這陣子,台灣似乎吹起了一陣「植物肉」的風潮,看到店家紛紛推出各種植物肉商品,像是植物肉水餃、鍋貼、植物肉漢堡排…,我很好奇植物肉吃起來到底什麼滋味,在便利商店看到植物肉義大利麵,立刻買來嘗鮮,當然營養標示是一定要看得,我發現幾件驚人的事情,跟大家分享:
✔️這款義大利麵”不是”素的!
翻開營養標示,我看到幾項「葷的」原料-明膠、雞肉、雞油;以及「蛋奶素」原料-美乃滋、奶油、乳粉、牛乳、乳清粉,素食者要小心別誤食了。
雖然說沒有人規定植物肉一定要做成素的,超商的包裝和營養標示皆符合法規,但產品名稱有「植物」兩個字,很容易引人誤會呀!(還是只有我被誤導??)
✔️植物肉加工程度不輸傳統素肉
植物肉的原料展開-水、大豆分離蛋白、脫脂豆粉、澱粉、麵粉、明膠、棕梠油、烴丙基磷酸二澱粉(一種黏著劑)、蛋白粉、醬油、酵母抽出物、糖、鹽、黑胡椒粒、碳酸鈣、焦糖色素、糊精、炭烤香料…。
由此可見,植物肉的添加物也不少,我額外又參考了市面上其他植物肉的營養標示,大多數都是:蛋白質含量高、油脂含量高、添加物也多,加工程度並不亞於傳統素肉。
✔️鈉含量高
這一盤植物肉義大利麵的鈉含量非常的高,整盤共1263mg,直逼成人一天鈉攝取量的上限為2400mg的一半,長期吃對於心血管和腎臟也是一種負擔。
雖然有一部分的鹽分是由醬料貢獻,但參考其他植物肉排的鈉含量,一片圓圓的也有407mg,通常植物肉都是搭配義大利麵、漢堡一起吃,整體的鈉含量也是會有超標的疑慮。
綜合以上,我的想法是:
1.植物肉可以吃,對外食者來說,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,但不可過量!
2.素食者平常蛋白質來源可從加工程度低的當作優先選項,例如:豆漿、豆腐、毛豆、黑豆、大豆粉、鮮奶、奶粉、雞蛋…等。
3.吃素有它的健康效益,但不需要為了健康而刻意吃素。
後記:
打了長篇的分析,才發現忘了分享口感,我覺得植物肉吃起來和一般肉排很像,而且是好吃的,沒有我在吃素肉的感覺(好敷衍的食評,我真的不適合當美食部落客XD)😅